近兩年,中國在推進實現“雙碳”目標方面的行動一直不斷。2021年7月16日上午,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上線交易啟動儀式以視頻連線形式舉行,在北京設主會場,在上海和湖北設分會場。伴隨著這一市場的啟動,全球規模最大的碳市場就此成立。備受矚目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式上線。當天收盤,交易總量達410.40萬噸,交易總額突破2億元人民幣,迎來了首日開門紅。
2021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深入推動能源革命,加快建設能源強國”,標志著黨中央、國務院對保障能源安全和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凝聚各方智慧,匯聚各方力量,共同做好能源戰略轉型布局,推動能源創新和產業變革,高度契合全球能源轉型發展大勢,對于深入推動我國能源高質量發展,保障能源安全,促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具有重要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體學習時,就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做出了科學、系統的闡述,分析了我國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形勢和任務,闡明了戰略定位和重大意義,明確了重點工作,統一了思想認識,為扎實推進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到實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現將《工業能效提升行動計劃》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氫能作為一種來源豐富、綠色低碳、應用廣泛的能源,是未來我國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成為我國用能終端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載體。
目前,全球已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布了氫能發展戰略,發達國家高度重視氫能產業發展,氫能已成為加快能源轉型升級、培育經濟新增長點的重要戰略選擇。
2021年是我國儲能產業政策密集出臺的一年,也是儲能行業從商業化初期向規?;l展轉變的第一年。根據中國能源研究會儲能專委會/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CNESA)全球儲能項目庫不完全統計,2021年,我國已投運電力儲能項目累計裝機4610萬千瓦,占全球市場總規模的22%,同比增長30%。其中,抽水蓄能累計裝機3980萬千瓦,同比增長25%;新型儲能累計裝機572.97萬千瓦,同比增長75%。
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要求統籌發展和安全,優化基礎設施布局、結構、功能和發展模式,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打下堅實基礎。
為貫徹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深度理解碳達峰、碳中和宏偉目標,著力解決資源環境約束突出問題。
走進中國科技館西大廳,映入眼簾的紅色展板上,6個金色大字——“我愿以身許國”格外醒目。這6個字是“兩彈一星”元勛、中國科學院院士王淦昌在參與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研制前對黨和國家許下的無悔承諾。
5月受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大漲影響,動力電池的裝機量亦隨之明顯上漲。
6月20日早盤,煤炭板塊領跌兩市,板塊內上海能源跌停,山西焦煤、晉控煤業、蘭花科創、中煤能源、山煤國際等個股大跌超8%。
各部門各地方高度重視能源迎峰度夏工作,提早部署,多項并舉,爭取避免夏季“電荒”的出現。
馬圖斯·佩特(Mateusz Pater)、埃斯本·布林特·克林比(Esben Bryndt Klinkby)和丹尼爾·庫珀(Daniel Cooper),2022年初在《國際核工程》網站介紹了丹麥西博格技術公司開發的小型熔鹽堆(CMSR)。
本書從中國能源發展戰略的高度出發,在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轉型優化背景下,深度剖析論述了各種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氣、可燃冰等)、可再生能源(風能、太陽能、水能、海洋潮汐能與溫差能等)和生物質能(來自動物、植物、微生物、生命體和排泄物等)的國內外發展現狀、技術瓶頸及發展前景。
5月10日,國家發改委發布了《"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作為中國首部生物經濟五年規劃,其明確提出,要積極開發生物質能源